毛毛雨并非禁入管被年内余上严惩市场市高

近期,毛毛雨对于一些上市公司高管的市场市高违规行为,证监会根据《证券市场禁入规定》和《证券法》给予了相应警告、禁入罚款等措施。并非其中,年内“对相关人员实行市场禁入最低是余上严惩3~5年,情节严重的管被行为的相关责任人员可以处以5~10年的市场禁入”这一听起来颇为严厉的禁令条文,对涉及事件的毛毛雨相关人员有影响多少?
何谓证券市场禁入?
什么是证券市场禁入?按《证券法》第233条,所谓证券市场禁入,市场市高是禁入指在一定期限内直至终身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的制度。
随着证券市场的并非发展,《证券市场禁入规定》对“证券市场禁入”的年内定义有了进一步完善。根据《证券市场禁入规定》第四条,余上严惩在禁入期间内,管被除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原上市公司、毛毛雨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事实上,在资本市场监管趋严的当下,据媒体统计,2017年年初至今,有31人收到市场禁入的监管措施,其中,有16人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其被施以监管措施的原因包括信息披露、重组和年报造假等。
《证券市场禁入规定》中第五条,则根据不同程度的行为所对应的不同监管措施做出了明确定义。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3至5年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行为恶劣、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或者在重大违法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等情节较为严重的,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5至10年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此外,第五条还对更为严重的“终身禁入”做出了定义。
以去年因“1001项议案”等奇葩闹剧而引发热议的慧球科技为例,在领了证监会“史上最大罚单”之后,资本玩家鲜言收到多份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主要涉及信披违规和市场操纵等多宗案件。其中,仅操纵匹凸匹股票价格案,证监会拟对鲜言处以共计逾34.7亿元罚没款,并实行终身禁入。
被市场禁入,仍可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
那么,收到的“证券市场禁入”的监管措施,究竟对被处罚对象的影响有多大?
事实上,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被处罚对象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并不构成影响,但其威慑力仍不可忽视。叶檀近期在其公号中撰文称,市场禁入不是毛毛雨。“未来五年时间,他们要么不在内地市场做,要么隐身幕后,要么彻底不做。”她这样解释道。
此外,罚款措施方面,根据《证券法》第193条,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最高可处6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还可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几十万的处罚以及五年的证券市场禁入,对此次处置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这对所涉及的个人和公司声誉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是个严重的敲打。”他指出,“这次处罚体现了管理层的态度”。
投资者如何正确启动索赔程序?
伴随处罚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收购大戏的陨落往往伴随着股价巨幅波动,对于损失惨重的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正确地索赔,减少自己的损失呢?
根据《证券法》及最高法院虚假陈述司法解释规定,上市公司和信息披露义务人因虚假陈述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对媒体表示,投资者因为收购事件而出现的损失,可以向法院提出索赔,当然至于最终如何赔偿,后续需要根据揭露日等时间点的认定方能确定。
投资者需提供什么证据?证券行业维权律师表示,主要首先到开户的证券公司营业部将自己全部的股票对账单打印出来盖章,其次,身份证公证书,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东卡。然后联系律师做起诉状、证据等准备工作,待正式处罚下达后起诉到法院立案。
值得注意的是,诉讼的时效为2年。从违法行为人行政处罚被公布之日或刑事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具体分两种:如果是行政处罚类的虚假陈述,就从行政处罚被公布之日起两年;如果是刑事判决类的虚假陈述,就从刑事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两年内。
业内人士提示,资本市场赶上重组的过山车不胜枚举,在这一高度专业化的市场之中,要切记对金融的高杠杆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遵守金融市场的规则,以及对金融和市场报以敬畏。所谓投资有风险,还是要慎重投资的好。
标签:证监会|市场进入|高管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责任编辑:热点)
-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编辑:汤晓雪 来源:人民日报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市场监管执法的核心和基础性功能。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较为健全,民法典是基础性法律制度,此外,不仅有独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有多部法律 ...[详细]
-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指定管辖”格式条款涉嫌侵犯消费者三大权利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日前,《中国消费者报》连续报道了30多家企业在“用户协议”中以格式条款形式规定消费纠纷处理方式、管辖法院,对消费者不公的问题。8月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独家回应《中国消费者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记者刘传江)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基层消协组织建设、投诉和解与投诉信息便利化、消费环境建设等情况,进一步健全消协组织履职效能和机构建设,完善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工作机制,日前,中国消费者 ...[详细]
-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指出:大数据杀熟、“小众业态”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困扰网络消费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4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在梳理“2021年消费者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指出:大数据杀熟、“小众业态”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困扰网络消费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4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在梳理“2021年消费者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司宇萌)据“工信微报”消息,工信部针对“3•15”晚会报道的部分破解版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立即组织核查,并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 ...[详细]
-
2月7日,以“龙腾虎跃闹元宵 助力亚洲冬运会”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展演巡演活动在宿州市新汴河景区举行。活动由市文旅局、市新汴河景区管委会、埇桥区十番锣鼓艺术团等联袂举办,艺术团表演的省级非遗“十番锣鼓”热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司宇萌)5月9日,《中国消费者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大量中国联通用户凌晨被“异常扣费”!法律专家:应公告说明并道歉》,针对5月6日凌晨大量中国联通用户遭遇无故扣费事件进行了报道 ...[详细]